用户名
密码

张海强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张海强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梦婷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蓉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云明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从建华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郭骏聪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一洲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孟盛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欧贺宏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曦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霞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豪峰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姗珊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晶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震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韦君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慧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姗姗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珍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军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排列数

作者:许姗姗  日期: 2023-04-21  点击:

6.2.1  排列

二、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1.排列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

   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

2.排列数公式:=n(n-1)(n-2)…(n-m+1)=,这里m,nN*,并且mn.

3.全排列和阶乘:n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做n个元素的一个全排列.这时,排列数公式中m=n,即有=n(n-1)(n-2)××3×2×1.也就是说,将n个不同的元素全部取出的排列数,等于正整数1到n的连乘积.正整数1到n的连乘积,叫做n的阶乘,用n!表示.于是,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公式可以写成=n!.另外,我们规定,0!=1.

问题3. 你认为“排列”和“排列数”是同一个概念吗?它们有什么区别?

“排列”与“排列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它不是一个数,而是具体的一件事.“排列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它是一个数.

课本3. 计算:(1)

解:根据排列

1) 

2) 

3) 

4)

由例3可以  

类型1 排列数公式及其应用

 (课本第19页例3补充)(1) 计算:9(5)

(2) 解方程3Ax(3)2Ax+1(2)6Ax(2)

(3) 解不等式A8(x+2)6A8(x).

【解答】 (1) 9(5)

8×7×6×5×4×3×2×1-9×8×7×6×5(2×8×7×6×5×4+7×8×7×6×5)

8×7×6×5×(24-9)(8×7×6×5×(8+7))1.

(2) 3Ax(3)2Ax+1(2)6Ax(2)

3x(x1)(x2)=2(x1)x6x(x1).

因为x≥3,xN*

所以3(x1)(x2)=2(x1)+6(x1),

3x217x10=0,

解得x5x3(2)(舍去),所以x5.

(3) 原不等式可化为(8-x-2)!(8!)(8-x)!(8!),即x215x50<0,

(x5)(x10)<0,

5<x10.又x≤8,(x+2≤8,)

所以5<x≤6,xN*,所以x6.

【规律总结】 (1) 排列数的第一个公式An(m)n(n1)·…·(nm1)适用于具体计算以及解当m较小时的含有排列数的方程和不等式;在运用该公式时要注意它的特点.

(2) 排列数的第二个公式An(m)(n-m)!(n!)适用于与排列数有关的证明、解方程、解不等式等,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先提取公因式,再计算,同时还要注意隐含条件mnnN*mN的运用.

 

课本4.用0~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分析:在0~9这10个数字中,因为0不能在百位上,而其他9个数字可以在任意数位上,因此0是一个特殊的元素。一般地,我们可以从特殊元素的位置入手来考虑问题。

解法1:由于三位数的百位上的数字不能是0,所以可以分两步完成:

1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可以从1~9这9个数字中取出1个,有种取法;第2步,确定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可以从剩下的9个数中取2个, 有种取法; 如图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所求的三位数的个数为 9×9×8648.

解法2:如图,符合条件的三位数可以分成三类:第1类,每一位数字都不是0的三位数,可以从1~9这9个数字中取出3个,有种取法;第2类,个位上的数字是0的三位数,可以从剩下的9个数中取出2个放在百位和十位,有种取法;第3类,十位上的数字是0的三位数,可以从剩下的9个数字中取出2个放在百位和个位,有种取法.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所求三位数的个数为=9×8×7+9×8+9×8=648.

解法3:从0~9这10个数字中选取3个的排列数为,其中0在百位上的排列数为,它们的差就是用这10个数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个数,

即所求三位数的个数为10×9×89×8648.

1.此类题目从不同的视角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我们用各种方法解决这个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本题的感悟,能掌握更多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2.元素分析法最基本,位置分析法对重要元素区别对待,间接法对对立面比较容易求解的题目特别实用.

类型2 特殊元素、特殊位置问题

 (课本第19页例4补充)用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1) 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

(2) 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四位偶数?

【解答】 (1) 根据题意分步完成任务:

第一步:排千位数字,从1,2,3,4,5这5个数字中选1个来排,有A5(1)5种不同排法;

第二步:排百位、十位、个位数字,从排了千位数字后剩下的5个数字中选3个来排列,有A5(3)5×4×3=60种不同排法,所以组成不同的四位数有5×60=300种.

(2) 根据题意分类完成任务:

第一类:个位数字为0,则从1,2,3,4,5这5个数字中选3个来排在千位、百位、十位,有A5(3)5×4×3=60种不同排法;

第二类:个位数字为2或4,则0不能排在千位,有A2(1)A4(1)A4(2)2×4×4×3=96种不同排法.

所以组成的不同四位偶数有60+96=156种.

【规律总结】 对于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先考虑安排好特殊元素(或位置),再安排一般的元素(或位置),即先特殊后一般,此方法是直接分步法;或按特殊元素当选情况(或特殊位置放哪个元素)分类,再安排一般的元素(或位置),即先分类后分步,此方法是直接分类法;也可以先不考虑特殊元素(或位置),而列出所有元素的全排列数,再从中减去不满足特殊元素(或位置)要求的排列数,即先全体后排除,此方法是间接法(排除法).

类型3 “相邻”与“不相邻”问题

 3名男生、4名女生按照不同的要求排队,求不同的排队方法的种数.

(1) 全体站成一排,男、女各站在一起;

(2) 全体站成一排,男生必须站在一起;

(3) 全体站成一排,男生不能站在一起;

(4) 全体站成一排,男、女各不相邻.

【解答】 (1) 男生必须站在一起是男生的全排列,有A3(3)种排法;女生必须站在一起是女生的全排列,有A4(4)种排法;全体男生、女生各视为一个元素,有A2(2)种排法.由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A3(3)·A4(4)·A2(2)288种排队方法.

(2) 三个男生全排列有A3(3)种排法,把所有男生视为一个元素,与4名女生组成5个元素全排列,有A5(5)种排法.故有A3(3)·A5(5)720种排队方法.

(3) 先安排女生,共有A4(4)种排法;男生在4个女生隔成的五个空中安排,共有A5(3)种排法,故共有A4(4)·A5(3)1 440种排法.

(4) 排好男生后让女生插空,共有A3(3)·A4(4)144种排法.

 某节目组决定把《将进酒》《山居秋暝》《望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另外确定的两首诗词排在后六场做节目开场诗词,并要求《将进酒》与《望岳》相邻,且《将进酒》排在《望岳》的前面,《山居秋暝》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相邻,且均不排在最后,则后六场开场诗词的排法有( C )

A. 72种 B. 48种

C. 36种 D. 24种

【解析】 首先可将《将进酒》与《望岳》捆绑在一起和另外确定的两首诗词进行全排列,共有A3(3)6种排法,再将《山居秋暝》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插排在3个空里(最后一个空不排),共有A3(2)6种排法,则后六场开场诗词的排法有6×6=36种.

【规律总结】 元素相邻问题,一般用“捆绑法”,先把相邻的若干个元素“捆绑”为一个大元素与其余元素全排列,然后再松绑,将这若干个元素内部全排列.元素不相邻问题,一般用“插空法”,先将不相邻元素以外的“普通”元素全排列,然后在普通元素之间及两端插入不相邻元素.

课堂评价及时反馈

1. 89×90×91×…×100可表示为( C )

A. A100(10)  B. A100(11) 

C. A100(12)  D. A100(13)

【解析】 A100(12)100×99×…×(100-12+1)=100×99×…×89.

2. 已知An+1(2)An(2)10,则n的值为( B )

A. 4 B. 5

C. 6 D. 7

【解析】 An+1(2)An(2)n(n1)-n(n1)=10,得2n10,所以n5.

3. 甲、乙、丙、丁四人站成一列,要求甲站在最前面,则不同的排法有( B )

A. 24种 B. 6种

C. 4种 D. 12种

【解析】 甲、乙、丙、丁四人站成一列,要求甲站在最前面,则只需对剩下3人全排列即可,则不同的排法有A3(3)3×2×1=6(种).

4. (多选)满足不等式n(5)>12的n的值可能为( ABC )

A. 12 B. 11  

C. 10 D. 8

【解析】 由排列数公式得(n-7)!·n!(n!·(n-5)!)>12,则(n5)·(n6)>12,解得n>9或n<2(舍去).因为nN*,所以n可以取10,11,12.

5. 春节文艺汇演中需要将ABCDEF六个节目进行排序,若AB两个节目必须相邻,且都不能排在3号位置,则不同的排序方式有__144__种.

【解析】 AB捆绑,先确定AB的位置,有3A2(2)种方式,再将剩余节目排序,有A4(4)种方式,所以不同的排序方式有3A2(2)A4(4)144(种).

 

四、小结

五、课时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综合应用两个计数原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不能根据问题的特征选择对应的原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要通过典型的、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经过概括得出两个计数原理,然后从单一到综合的方式,安排例题,其中关键是从单一到综合,引导学生体会两个计数原理的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