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数学反思性日记的实践探究
作者:郭骏聪 日期:
2023-04-24 点击:
次
一、问题提出
1. 数学反思性日记的必要性
对学生尤其是对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讲,他们迫切需要自我实现.然而,由于高考的压力,他们会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挫败感和沮丧感,如果老师能够让学生减少压力,能够感受到被同辈、家长或老师接纳和关爱,学生会努力的实现自我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而反思性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近况进行反思,减轻心理压力,同时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能够让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
2. 数学反思之“现状”
2.1 重数量轻结构梳理
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这一阶段学生的作业都注重数量的要求,但是对作业的质量则较难保证.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为了应付作业,会出现抄袭或者胡乱填写、不写等情况,更不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难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高三复习首先是复习基础,即让学生将高中三年所学的零散的、未深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联系和梳理,构建起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
2.2 重知识轻心态反思
由于底子不好或者是心理素质不强等,一些学生会经常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而经常性的错误会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挫,不利于学习.因此复习心态对高三学生生的解题存在很大的影响.学生复习的效果除了与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应用等相关,还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以及各种非认知因素有关,这些非认知因素与学生学习过程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对学习结果产生决定性作用.成绩不好的学生,作业无法完成或者与同龄人相比完成效果不佳,都容易使其产生强烈挫折感;成绩中等的同学一般缺乏强烈的学习目的,过分关注解题结果的对与错而放弃了对解题过程的进一步反思.
3.高三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的需要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家长的压力、老师同学的压力,他们所处的环境氛围非常微妙,导致学生经常感受到没有被老师、家长或者同学关爱与尊重,很多学生包括成绩很好的学生会经常对自己缺少自信心,这样这些学生就不能有强烈的愿望或者动机去完成高水平的目标,进而会出现对学习没有兴趣,产生学习的高原反应,甚至产生厌学等现象,这样就需要老师能够及时进行指导.如果老师能够让学生减少压力,感到能被同辈、家长或老师关爱,学生会努力的实现自我需要,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让学习更加快乐.数学日记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能够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反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多了亲切感和尊重感,增长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对高中生记反思性数学日记的现状的调查分析
1.问卷调查
在高三第一学期结束前发放本问卷,此时高三一轮复习已基本结束,学生也已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已熟悉,判断问题也较为理性,从而保证数据采集的科学性.
1.1 问卷设计的构成
本校2017届共有15个班级,共654名学生.为保证结果的客观准确,采取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每班学号尾数是2和6的学生,样本容量为145,采取不记名的调查形式.收到有效问卷142张,问卷回收率97.9%.
1.2 问卷具体设置与分析
问卷 高三学生记数学日记的现状的调查
第1题 你是否经常出现解题错误 (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第2题 面对解题错误时你的态度是 ( )
A. 不花时间思考,等待别人的帮助 B. 会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
C.无所谓 D. 感到无助和沮丧
第3题 面对解题错误时你的反应是 ( )
A. 自己独立找出错因 B. 对解题错误心理因素的分析 C. 直接看答案
第4题 解完一道题,你会经常进行解题回顾吗? ( )
A. 偶尔 B. 从不 C. 经常
第5题 你如何纠正自己的解题错误 ( )
A.以错题本的形式记录 B.在试卷或者练习册上直接标记
C.以日记的形式记录 D.只记录错题和正确解法
第6题 你自己的错题本记录的内容有哪些? ( )
A. 记录错题、正确解法和分析出错的原因 B.总结经验 C. 找出类似题型
第7题 你多久整理和复习—周的错题? ( )
A.考试前 B. 每天 C.老师要检查时才整理
第8题 你有记载数学日记的习惯吗? ( )
A.有的 B. 偶尔记载 C. 从不记载 D. 老师要求时才记
第9题 你希望老师对你的数学日记进行指导吗? ( )
A. 迫切希望 B. 不需要指导 C.无所谓
第10题 你认为记载数学对你的帮助大吗? ( )
A.很大,继续坚持 B. 有效果但不是想象的那么明显 C. 没什么效果
2.结果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在解题错误时会意识到进行解题反思的重要性,所以多数学生是认可错题本的重要性的,但真正想到从各个角度去分析错因的学生还是较少.并且在教师的要求下能够较好地做好被动的反思性学习,如有的学生在考试前才会再次温习错题本上的题目,但是能够做到主动反思的只是少数,所以学生的反思水平不高,学生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对于数学日记,很多学生感到很无所谓,但坚持记载的学生还是认可其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的,进而增加了学生纠正解题错误的信心和提高纠正解题错误的能力.
三、反思性数学日记的操作模式
1.指导模仿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模仿两部分:
1.1 教师指导
由于大部分的学生未曾接触过数学日记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因此,在开展数学日记之前,教师必须利用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其中包括让学生了解数学日记的内涵与内容、类型与模式.
1.2 学生模仿
在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有相当多的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先提供几种程序化操作的固定模式,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模式,独立完成数学日记写作,并在此过程中,逐步辨析数学日记的类型与模式、熟悉数学日记的写作内容、掌握数学日记的写作方法、感悟数学日记的实质.
2.调控与创作阶段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教师的指导以及自身对数学日记的模仿,开始进行独立地、自由地数学日记写作,即教师不再为学生提供数学日记的固定素材,由学生自己确定数学日记的写作模式和内容.这一阶段包括教师的调控和学生的创作两部分:
2.1教师的调控
数学日记写作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决定数学日记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就到此为止.学生自主性学习是一个复杂多变且不易控制的过程,因而,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及时检查日记写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偏差后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以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同时,对于尚未完全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要提供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日记写作.
2.2学生的创作
这一阶段,学生开始主动地、自由地、创造性地进行数学日记的写作工作.包括学生从复习过程中确定数学日记的写作内容,搜集、分析有关该内容的资料,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以日记的形式将成果表述出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地、个性化地发现数学、体验数学,对数学产生与众不同的感知结果和情感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在这种良好、积极的情感基础上,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获得数学素养的培养.
3.交流评价阶段
学生经过开展数学日记交流与评价活动来反思自己在每一天、每一周或每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情况与成长历程,学生在日记中作自我评价时需说明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解题思路的阐释、对解法的选择依据;而在评价别人时,则需要表达对他人思路的看法、对他人解法的认可程度、对他人学习的总体印象、对他人学习数学的建议,甚至提出自己有别于他人的方法等.这一系列的“评己”与“评他”过程是以合作交流、互利双赢为基础的,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可以感受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精神上的迷茫及对教学的看法与建议,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评价,数学日记交流与评价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的和谐、数学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发展都起着一个助推的作用.
四.反思性数学日记的价值与作用
1.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情况
以往教师是通过批改作业,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来估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但由于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只能发现“对”与“错”,其错误原因只能靠教师去估计和揣摩,因此这种反馈往往不太真实.而在数学日记中,学生可以及时记录自己对某一数学概念、数学命题的理解方式,叙述自己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回顾自己归纳公式或对一个问题独特的解决思路,有意识有目的地用自己的语言对数学知识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通过日记,教师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了解,从中辨别学生是否在意义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良建构.因此,通过数学日记,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条理化、系统化,有意义地建构和存储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得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2.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路历程
由于长期受高考升学率的影响,数学逐渐变成了一门充斥着运算和证明,功利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作业、考试只有对和错之分,在大红的“了”和“X”之中,看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喜怒哀乐,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品质,看不到学生的学习轨迹和心路历程.只有理性知识的真伪,没有作为人的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存在.就这样,数学的人文性被活生生地抹杀,学生鲜活的个性被压榨成枯燥的数字,数学也因此成为高中文科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之一.数学日记的引入,则为缓解这一现象提供了一种契机.数学日记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可以得到宣泄和关注,通过数学日记,师生之间可以真情而坦率地交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共同努力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3.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差异
在高三年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的传授、解题技巧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关注.利用数学作业进行思想教育是更少见的!而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数学日记可以很好地为教师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提供依据,从数学日记中,教师可以看出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如:有些学生意志薄弱,容易灰心丧气;有些学生喜欢钻研、有远大理想;有些学生大方开朗、信心十足等等.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品质的基础,教师通过批阅日记,就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个别教育,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
4.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高三学习任务繁重,很多学生疲于应付大量的练习和考试,有学生在数学日记里写到:“……别说上课的内容,有时连上什么课,有没有上课我都想不起来了.”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使学生在高三阶段的“浩瀚题海”中能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的,有利于对所学过数学知识记忆的维持.
同时数学日记是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过程,是一个筛选信息、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过程.学生在整理信息过程中不断反思,将机械记忆转变为有意义的理解过程.通过数学日记,适时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命题的应用和数学解题的过程进行变式与类比、归纳与总结,可以较好地提高高三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虽说新课改已开展多年,但在当前的高三教学领域中,一些陈旧的观念和习惯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对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产生干扰.笔者在此略陈管见、抛砖引玉.既希望借此能进一步引起教育工作者对这个领域的深入探讨,同时也希望学校为我们的实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相信有我们的正确认识与执着追求,反思性数学日记会大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涂荣豹.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J].数学通报,2021(8).
[2] 李蕾.反思性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20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