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张海强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张海强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梦婷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蓉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云明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从建华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郭骏聪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李一洲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孟盛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欧贺宏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曦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霞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豪峰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姗珊

    宜兴一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晶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震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韦君

    宜兴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魏慧

    官林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姗姗

    张渚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许珍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军

    丁蜀高级中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构建策略

作者:王晶  日期: 2023-04-23  点击:

  要;高中数学科目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以及高考中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并能够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数学思考模式,教师可以考虑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  数学 生成性课堂  构建  策略

 

生成性数学教学模式,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多多思考,并灵活运用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生成性课堂能够使得学生们更好地发挥自身主体地位,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与沟通,进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成性课堂模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一、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创设生成性数学课堂

创设生成性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建立起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如何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科目,从容面对高考,高中部分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们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要求比较高,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很容易丧失兴趣,进而失去课堂参与感。因此,教师们需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积极开展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和同学之间交流起来都比较轻松,因此,高中生们对于合作学习模式往往更感兴趣,从而用比较高的热情投入到小组探究中来,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优化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效果。

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立体几何》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们学习起来往往有一定的困难,仅仅凭借教师单方面的授课很难吸引学生们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创设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们分成多个探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立体几何部分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们布置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在探究中明确分工,有的学生可以负责进行讨论探究结果的记录,有的同学可以符合结论的验证等等,尽量让小组内部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到探究中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学生们进行分组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每一组学生的能力水平,尽量使得每一组学生的水平保持在统一水平线上,从而在课堂上形成小组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局面。

二、强化数形结合思想,创设生成性数学课堂

学生们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无论是在日常课堂学习中还是解题的过程中,数形结合思维都有着十分频繁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像和数字,进而极大地方便吧了学生们的分析过程,提升解题效率,而且,数形结合思想在近些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成为了高考热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注重学生数形结合思维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框架,进而学生们在日常解题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按照题目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结合图形进行解题。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们把集合中的图图形转化成直观的数学关系,从而在做题过程中顺利找出题目要点。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学生们演示解题过程,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向学生们具体展示数形结合思想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们习惯与作图,善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难理解的数学关系变成主观的图形。例题:函数y=x2+x+a[-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6,则a=(   ),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画图,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形,利用最小值的运算公式,在函数中对称轴为-1/2,求出最小值,然后根据所画出的图像,判断当在x=2的时候,函数取得最大值,进而得出a=1/8

三、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创设生成性数学课堂

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一部分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世界,通过自己思考来进行学习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由于高中数学知识比较繁多、复杂,仅仅是凭借对于题型和解题方法的记忆,学生们很难在高考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得学生们具备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解题思想进行深入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的接受知识,并能自发地对课堂知识进行思考。

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作为引导方向,比如,在学习数列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们介绍斐波那契数列,并引入著名的“兔子繁殖问题”,将其作为学生们的自由探究问题:试着让学生们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教师所介绍的斐波那契数列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对于数学部分就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优化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们也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加以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地位,为学生们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成性数学学习环境,进而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中生成良好的数学解题思维,从容面对高考。